
Philharmonia Quartet Berlin, "Quartet in F Major, Op.3 n.5 Hob.III/17 with "Serenade" 2: A", from Haydn Opp. 3,#5-Serenade- 76,#2, #3 Kaiser String Quartets
拔拔麻麻基本上沒有很注重胎教音樂,也不太相信說孕婦只能聽聽很輕柔的或是很心靈的音樂。麻麻總是愛聽什麼就聽什麼,甚至上次還帶我去10俗俗家聽了黃克林,然後我很喜歡林強〈向前走〉,重節拍我會一直一直跳。最近當然就也是會有聽很多Sigur Ros或是Coldplay啦。
不過他們有常常給我聽一首據說是厲害無敵的胎教音樂。
話說,今年大選投票的時候,南返的拔麻有去台南拜訪過惟因的老闆苦瓜,麻麻跟老闆問起,「啊有沒有胎教可以聽的音樂呀?」
苦老闆旋即很熱心地挖出一塊西低借給麻麻,他說,「根據鈴木鎮一的教學法,他曾在某本書裡寫過從娘胎到出生六個月之前,小朋友可以只聽一首歌就好,就是這首。來,我放出來大家一定聽過。」
原來是一首海頓的小夜曲,果然有聽過,只是不知其名。不過據苦老闆說,這張片子不好找了,而且這首歌究竟是不是海頓做的也還有爭議,所以就借我們吧。感謝苦老大恩大德,我們就很快樂地回家聽聽。
不過,拔拔麻麻是標準的古典白癡,所以當苦老大口沫橫飛地這鈴木鎮一或者鈴木教育法是個多麼厲害的東西,我們兩人眼神不停地呆滯。只有當苦老闆舉例說明,「久石讓跟西崎崇子都是鈴木教育法培育出來的喔。」喔喔,這下他們總算有聽過了。
呵呵,後來苦老道還說了比才的阿萊城或是巴哈之類的也可以播來聽聽啦,兩個古典笨蛋也寧可信其有地去找了找放來聽。
雖然拔拔麻麻完全不信奉什麼天才教育法之說,如果要小盆友在很小的時候就拉起困難的小提琴,在他們眼中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難怪這兩個人,空有長長的手指頭,小時候也學過短暫的鋼琴,不過完全失敗。)因為自己也沒有音樂天分,所以也不期待小寶要變成什麼很會樂器的人,不過,他們倒是希望小寶能夠樂在單純聽音樂這件事裡。
在懷著我的時候,他們還是有幾張基本愛盤會不時播播,像是麻麻改變起口味愛聽的賈克路西耶翻玩巴哈,拔拔則是很愛播David Darling的《Darkwood》,加上當天跟苦老大挖的一張日本女鋼琴家Ito Ema的小品集,還有後來去大統店跟小茅店長買的阿萊城姑娘,家庭常備良樂:科隆音樂會、交響情人夢原聲帶、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甚至天空爆炸、、、這些就構成了小寶的胎教音樂基調。
不過話雖如此,麻麻還是繼續亂聽、爛片亂看。總是為自己的懶惰不好好慎選音樂而安慰說,要多元。所以小寶也是跟著他們亂聽一通了。
直到有天麻麻去租了國家地理頻道出的《子宮內日記》回來看,想知道小北鼻到底在肚子裡都在幹些什麼事情,才知道,原來除了睡睡醒醒喝羊水,北鼻還會打嗝跟玩也會哭,真神奇。不過影片到了最後說了「如果胎兒在肚裡每天有聽到固定的會安撫他的音樂,出生之後,當他哭鬧時,聽到熟悉的旋律,也會很快安靜下來。」
看到這裡,大寶拔拔登時跳了起來,「快,海頓拿出來播,每天都要聽十遍!」呵呵,所以我每天都要聽個幾遍海頓了......。有沒有效?就等我生出來之後,哭哭時叫拔拔麻麻放看看有沒有用了,以後再跟大家報告實驗結果嚕。